日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主办的第23期“影视大讲堂”在北京举行。主办方邀请了《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作为主讲人,分享他的创作心得体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专家学者丁亚平、赵卫防、秦喜清、孙承健、张晓龙,以及画家涂少辉等,就《流浪地球》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及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流浪地球》为什么是“爆款”
电影《流浪地球》的票房已超过46亿元,作为国产科幻电影的“爆款”,其成功的“密码”是什么?作为该片导演,郭帆深入介绍了创作幕后的种种探索与心得。
郭帆介绍,他们在《流浪地球》上映后一直在调研,目的是总结影片在创作上“哪些方向是对的,哪些未来可以做得更好”。郭帆以自身创作经历,谈了中国的科幻电影创作应该落脚在什么地方。
郭帆认为,创作的关键是要找准文化内核,“中国科幻”要表达中国的人情事理,比如“带着地球推离太阳系”,就是表达中国人“对家园、对土地的深厚情感”;集体大规模救援,区别于好莱坞的超级英雄模式;要找对美学方向,中国科幻电影不能简单地去模仿国外流行的“动作的酷炫”“紧身衣的装束”,演员的动作、穿衣打扮都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演员的审美匹配度,甚至影片的颜色基调都应带有“中国色彩”。郭帆用一句话来表述他电影创作的美学定位——“极尽所能,拉近观众的情感”。
郭帆称自己从小就是“科幻迷”,拍科幻片,是他当电影导演的“原始动力”,他声称自己还将长期致力于此。他表示,“中国人从不缺乏想象力”“目前的时机已成熟”,因为国家的日益强大为科幻电影提供了良好的背景。虽然与好莱坞电影工业水平仍然存在差距,但他相信凭借先进技术的支撑,中国科幻电影必将加快步伐、迎头赶上。
《流浪地球》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意义
该片的成功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与会者认为,《流浪地球》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韩子勇认为,《流浪地球》给中国电影和中国观众带来了惊喜,提高了中国电影人和中国电影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因为它使我们的目光“向前看”,代表着中国电影的“年轻路”。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认为,借助著名作家刘慈欣科幻小说扎实的基础,借助电影技术和电影工业的发展以及当前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文化背景,这部电影成为同时具有原创性、本土性和国际化特点的电影。《流浪地球》还在商业目标和艺术追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这部科幻影片的成功,除了依靠主创团队付出的巨大努力,也反映了我们电影工业、电影艺术在走向成熟。
“《流浪地球》表达了中国人在全球遇到灾难的时候勇于承担的一种价值观。每一个观众心目中都有中国梦,都希望祖国能够强大起来,这是一个很强的中国性。”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表示,学界把《战狼2》《红海行动》以及《流浪地球》等称为新主流大片,它们的成功美学是当中一个重要原因,而它们的文化效应实际上是更重要的层面。这是当下创作应该关注的重要命题。
“演员属于高危职业,希望大家尊重这个职业,《流浪地球》的演员承受了种种辛苦,他们的付出也是大家应该尊重的,正是他们跟导演的密切配合才出现了《流浪地球》这样好的作品。”著名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龙评价《流浪地球》在文化自信方面有极佳的表现,让我们开始充满自信做好科幻电影了。
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还需要做什么
郭帆表示,等《流浪地球》观影热情冷静下来后,会对观众进行一次大规模调研,把《流浪地球》的创作得失、经验进行系统整理,然后公开分享给同行,让同行能够避开拍摄科幻电影的“雷区”,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幻电影整体水平的提升。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秦喜清,把《流浪地球》的出现看作是中国文化向现代性转向的一个关键表现,是中国文化向现代文化、技术文化越来越突进的一个症候。出现《流浪地球》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中国文化高度重视伦理,在刘慈欣原著中被高科技改变的人类社会和伦理关系,在这部电影中都被改写了,还是突出“日常”的情感。她认为,中国科幻电影要有所突破,“中国科幻电影的方向有没有别于好莱坞、日本的第三条道路,这正是中国科幻电影所要去探索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孙承健认为,在围绕以科学理性观念为基本逻辑建构的科幻电影叙事表达中,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发展还需要在认知与科学观念的教育与普及层面弥补先天性不足。如何看待电影艺术形式和科技所占比重,孙承健认为,科幻小说应该是75%的文学搀杂25%的科学的观点同样适用于电影,“电影独特的媒介形式、视觉魅力、语言范式以及美学特征等依然是构成科幻电影独具吸引力的重要元素,其中的科学概念、科学实验成果或者有待继续验证的科学猜想,既是构成科幻电影类型范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构成整体叙事故事内核和叙事结构的一种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有非常多的面向未来的激励人心的作品,这样的民族才年轻,文化才年轻,中国科幻电影和《流浪地球》的意义就在这里。要推动艺术家把眼光投向未来。现在需要一批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向未来的优秀科幻片。”韩子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