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到风景 赏得到艺术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9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暨文化服务日推出千场活动  

从市区老建筑、公园,一直漫步到村镇、水乡,3月23日起的上海,到处可获得文化与美的体验:在星罗棋布的文化场馆、居村活动室里,或在街头巷尾的商圈、广场上,一幅幅展品、一场场讲座、一项项活动,串联起文化、艺术、民俗和历史,形成一幅美丽的文化拼图。

2019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暨文化服务日3月23日在上海全面启动,以“市民美育在行动”为主题,近千场活动同日在全市各文化场馆、商圈、公园、广场、校园里热火朝天地展开;“2019云上市民文化节”也在“文化上海云”上同步推出,市民可通过登录支付宝或微信小程序,预约参加心仪的文化活动、上传照片、参与互动等。上海宝山、杨浦、青浦等8个区的重点活动分别在“文化上海云”上同步直播。

文旅融合谱新篇。今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带领市民行走在青山绿水之间,看得到风景,留得住乡愁,读得懂历史,赏得到艺术。

文化服务日上午,在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金山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暨“泥土的芬芳”乡村艺术节开幕式隆重举行。一座山塘桥横跨金山、平湖两山塘,偌大的民俗集市通过南山塘、北山塘展示传统美食及传统技艺,唤起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记忆。另一边,“民俗文化传承课堂”里正开展剪纸体验、皮影制作、扎染体验、麦秆画制作等非遗或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使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切身的了解和感知。

在嘉定工业区,30户职工家庭走进桂花生态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翻土、施肥,体验农事乐趣、了解节气知识。青浦区朱家角古镇在阿婆茶楼举办了一场戏剧文化展演,民俗、非遗、戏曲表演等让人目不暇接,市民和游客在水乡茶楼里喝茶听曲,优哉游哉,曲韵流长,沉浸其中。在普陀区,“老外”学太极——“做一天曹杨人”体验项目邀请了来自波兰的28名国际友人,通过逛菜场、包馄饨、学打太极拳等一系列活动,让“老外”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习俗及海派文化的精髓。在黄浦区五里桥社区,世博会博物馆也走进社区与市民亲密接触。五里桥街道副主任益晓菁告诉记者:“‘能动未来·和美五里’世博会博物馆社区特展正在居民家门口展出,对在市民中普及科技和能源知识具有直接作用和良好效果。”

从非遗纪录片到戏曲民俗,历史、人文、民俗、乡情,一一呈现在一场场展览、讲座、活动中。在长宁区缤谷文化广场生活实验剧场内,上海市、长宁区非遗保护中心及非遗传承人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海派百工》前传60部微电影纪录片发布仪式在此举行。经过近一年的拍摄,影片以独特的影像艺术语言、8K超高清技术,记录了传统工艺美术匠人“一生择一事”的专注和执着,成为一份独特的传统文化传承日志。

在已成“网红”的杨浦区图书馆内,“书香下午茶”创意阅读主题活动“一曲昆腔茶一壶 水磨调起声声‘慢’”吸引着众人驻足聆听。这项活动由杨浦区文旅局联合上海昆剧团、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共同打造,共推出昆剧赏析、园林游艺、书香荐读三大板块的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地引领读者走进图书馆,贴近传统戏曲,感受江南文化的婉约之美,体悟创新阅读的无尽魅力。

上海市群艺馆也在当天迎来了已经运作两年、名师坐镇的“讲诗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圣伟在该馆四楼多功能厅为市民讲述《“奇思巧构”——唐诗的章法举隅》;在该馆一楼大厅,中华梨园经典“赏戏团”活动拉开帷幕,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赵群与市民零距离分享国粹京剧之美,阐释儒家、道家、楚文化等在京剧艺术中的体现。

今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启动日围绕美育主题展开,让更多市民沐浴在文化中,收获了由内而外的美的体验。正如上海市群艺馆馆长、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萧烨璎所说:“美育是立体的,不仅在讲台上、教室中,更融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和日常生活中。”的确,全年不落幕的上海市民文化节,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在柴米油盐之余找到诗和远方,寻觅春暖花开。

(本报记者  洪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