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图书馆馆长季彤曦(右一)与孩子们在阅读活动中互动 骆 蔓 摄
日前,记者跟随浙江省丽水市图书馆“书香志愿者”小分队一行,前往大山深处的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地乡大地村浙江智通大地希望小学,开展“我陪你读——陪伴留守儿童阅读成长”活动,专程为这里的孩子当陪读。面包车驶出景宁高速路口一路往西南方前行,盘山公路越来越弯、越来越窄,车速也越来越慢。车内,小分队成员不顾山路颠簸,抓紧练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这是他们特意为学生们准备的礼物。
“今天,我们是待放的花蕾;明天,将花开满园,桃李芬芳。今天,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将放出万丈光芒……”3个多小时后,浙江智通大地希望小学里书声琅琅,书香志愿者与这里的学生共享美好阅读时光。
大地乡是革命老区。未到大地村时,记者就看到路标上醒目的“红军路”3个字,是萧克将军亲笔题名。浙江智通大地希望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微班住宿学校,一年级至六年级,共有28名学生。见到小分队成员,学生们特别开心,很快就搬好了小板凳围坐在一起,但也流露出些许紧张与拘谨。曾经是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丽水市图书馆馆长季彤曦首先亲和地作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们一一起身作自我介绍,气氛逐渐融洽,一堂别开生面的公益讲座《阅读与表达》就此拉开。
季彤曦以孩子的视角和生活体验,生动分享了阅读与表达的密切关系,鼓励他们要大声大胆地读出来;让学生们明白了从小多阅读经典文章,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对语感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表达自信的提高都大有帮助。之后,孩子们跟随季彤曦朗读了《今天,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季彤曦在表扬和肯定每个学生的同时,还对他们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针对性点评与指导。最后,全体志愿者和学生共同吟唱《苔》。“希望你们自信、努力、勇敢,像牡丹花一样美丽绽放。”季彤曦对学生们说,学生们脸上也流露出自信和坚定。
这里,没有课堂的拘束,只有近距离的交流、无隔阂的互动,28名学生的眼中满是新鲜感和认真劲。六年级学生陈梅婷说:“今天第一次知道原来阅读可以这样,我很喜欢。”一年级小男生张新腾悄悄告诉记者:“我要用老师教我的方法好好练习,等爸爸妈妈过年回来,好好读给他们听。”
“感谢图书馆的老师不辞辛苦,来到我们这么偏远的地方,给学生们带来了这么生动的一堂课。”该校校长柳良贵说,“这个活动太有意义了,我们非常需要,这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有指导意义。”
季彤曦坦言,丽水地区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尤其一些革命老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里基本上都是为数不多的老人和孩子,形成了丽水的特殊村——留守儿童村。而且大多数老人不识字,更别提普通话是否标准了。有的孩子的父母一年才回一次家,有的几年也见不上面,也因此,他们的阅读启蒙和阅读陪伴无从谈起。
“2017年我们尝试做这个活动,2018年7月,此项活动正式定名为‘我陪你读——陪伴留守儿童阅读成长’,由我馆志愿者组成小分队开展陪伴阅读活动。”季彤曦说,这项活动注重温情传递,志愿者大多以长辈、亲人的身份与孩子交流,陪孩子阅读,同时还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寓教于乐,让孩子在阅读中提升表达能力,在表达练习中感受阅读乐趣。讲课模式力求轻松、互动,消减孩子们的胆怯情绪,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且勇于表达。
书香志愿者、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曾彤动情地说:“这是一个极有意义的活动,温暖直抵人心。每次活动结束时,学生们都依依不舍,还想多学一些,希望我们再多讲一点。他们的话深深触动着所有志愿者,也坚定了我们要积极参加这项活动的决心。”
“我们陪伴孩子阅读,阅读陪伴孩子成长”是“我陪你读”的活动主旨,为了带动更多人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阅读成长,丽水市图书馆联合各县(市、区)图书馆一起开展系列陪伴阅读活动,营造氛围、形成声势,并借助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目前已有很多优秀教师、大学生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行列,前往山区陪伴孩子阅读。
“寒暑假走进村庄、走进家庭,开学季走进校园,让阅读的氛围更加浓厚,让阅读陪伴持续跟进。”丽水市图书馆副馆长叶伟萍说,“下一步,我们会壮大志愿者队伍,丰富陪读形式,比如把我们的品牌活动‘我是角儿’亲子角色阅读,送给大山深处的孩子,让他们体验阅读的快乐。”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段宇锋认为,随着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然而,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公共图书馆面向特殊人群、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服务均等化是近年探索的重点问题。“我陪你读”针对的是农村和革命老区的留守儿童,因而,这项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此外,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志愿者作用,是提升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和绩效的重要问题。“希望丽水市图书馆的这项活动能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实践方案,形成示范效应。”段宇锋如是说。
(本报驻浙江记者 骆 蔓 通讯员 叶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