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荣新江做客苏州图书馆,为广大听众讲述“丝绸之路上的书籍传播”。
此次讲座荣教授主要介绍丝绸之路上运送的不同写本书籍,有宗教经典,中国的经史子集著作,东西方的地理书籍、旅行记,占卜星历,日历,医书药方等等,以及这些书籍的形制与传输的关系。荣教授用大量的图片向听众展示了简牍、桦树皮写经、绢本写经、纸本卷轴、贝叶、经折装写本、册子本等相关内容。阐述了写本书籍传播的接力特性、“两面性”、私人属性、纸的供应问题四个特性。荣教授总结道,丝绸之路也是写本之路。它既是写本书籍的传流之路,而且也如实反映了商人、僧侣、使者、文人在长途旅行中的用纸情况。正因为上述写本的流传,最后才有了今天作为正本的《大唐西域记》《经行记》之类的书籍。
荣新江教授1960年出生于天津,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献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归义军史研究》《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