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国宝”演绎博物馆奇妙夜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们是秦俑》剧照

“我们是秦俑,曾经的颜色记载荣耀与辉煌……” 日前,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由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创排、演出的儿童剧《我们是秦俑》在陕西西安庆华文化宫首演。该剧以秦兵马俑将军俑、跪射俑、执戈俑,唐三藏仕女俑、骆驼俑,北魏石窟飞天仕女以及上釉青花瓷、汉代竹简等文物为人物造型,在奇妙梦幻的博物馆之夜中,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把关于永恒的思考以及责任、担当、合作精神传递给观众。

“我知道秦俑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了,还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褪色,为什么有的文物不能展出只能保管在库房里。”对7岁的雯雯来说,这是《我们是秦俑》教给她的文物知识。

《我们是秦俑》的故事发生在博物馆。一天晚上,当众文物苏醒之后,发现博物馆里竟然出现了一个兼具颜值与头脑的将军俑零零九,他不仅拥有兵马俑最初时那般绚烂多彩的颜色,而且知道所有文物的资料信息。这让众文物崇拜不已,并纷纷转向,抛弃了曾经作为镇馆之宝、威风凛凛的将军俑秦大白。饱受2000年时间洗礼的秦大白,因为没有了色彩而陷入苦恼,想让懂得文物修复技艺、博学多识的老竹简为其重新添加颜色。于是,在一系列因颜色引发的故事与纷争之中,零零九原是智能机器人讲解员的真实身份被揭开,众文物也重新认识并明白了永恒的意义。

“这些文物太好玩了,我还想让妈妈领我去博物馆呢。”“剧中的歌曲真好听,秦大白唱秦腔也好听得很……”散场后,几位小观众表达了对这部剧的喜爱之情。不少成年观众也肯定了该剧的水准,认为《我们是秦俑》将文物知识和妙趣横生的戏剧演出相结合,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们了解文物、感悟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虽然知识点颇多,但试图摆脱板起面孔说教的痕迹,通过文物的拌嘴吵闹,甚至爱慕虚荣、见异思迁的表现讲说历史,通过诙谐幽默的场景设计,在观众的笑声中完成知识普及,引发观众进一步探究文物背后的知识。

在各类文化元素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兼顾文化与娱乐、历史与未来,以历史文物卡通化的形式面向大众尤其是少年儿童,不失为一种可行途径。《我们是秦俑》把古老的文物与智能机器人讲解员放在同一个舞台上,通过历史真实与艺术审美相结合,演绎出一部含量丰厚的大剧。与此同时,该剧采用多种舞台表演形式进行展现,音乐融入了陕西地方戏曲秦腔,人物对白部分使用了陕西方言,使剧目更加凸显地域特色。另外,通过多媒体投影的方式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故事,也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获得了更好的观剧体验。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院长王丽虹表示,《我们是秦俑》以博物馆中真实的文物为背景,以“爱”“快乐”“永恒”为主题,努力让文物“活”起来,在儿童剧的舞台上,让文物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孩子听,从而激发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探索欲,树立儿童观众的文化自信。

据西安儿艺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剧自2015年初开始策划,2018年正式进入创作、排练,同时入选2018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4月24日、25日的演出结束后,该剧将根据反馈情况进一步调整,以便在“五一”期间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大小观众,在儿童剧的舞台之上传播历史文化,引导孩子们探索历史、展望未来。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