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志愿者上台表演诗朗诵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日前,山东省图书馆报告厅内,几百位阅读爱好者在主持人的领读下,集体诵读《我的祖国》。当天,由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等组织的第十四届山东省读书朗诵大赛落下帷幕,145组朗诵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山东省读书朗诵大赛是山东省图书馆为推动全民阅读于2005年起打造的特色文化品牌。该项活动由山东省图书馆联合全省16市公共图书馆共同搭建平台,邀请热爱阅读的民众参与。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山东省读书朗诵大赛的主题因此被定为“书香为伴 礼赞祖国”,分家庭组、儿童组、少年组、高校组、成人业余组5个组别。参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流芳百世的传统名篇,又有以新中国新时代为主题的原创诗文;既有洋溢着现代气息的作品,又有蕴含着古典意蕴的国学篇章。从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到家乡风情,再到爱国情怀,参赛作品紧扣时代潮流,从不同角度诠释着不一样的中国梦。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赛的一组数据:2005年举办首届山东省读书朗诵大赛至今已走过14年,报名人数从最初的500多人增至今年的约15万人,增长了300倍。
为有效应对民众报名参赛的热情,山东省图书馆今年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报名参赛方式。在海选及初赛、复赛环节,山东各地累计举办阅读活动超过200场次,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山东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显世表示,民众热情参赛的背后,是山东省近年来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成效明显的缩影。
近5年来,山东相关部门以推动全民阅读为抓手,着力完善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比如济南市图书馆,2013年搬入新馆后,进馆读者数量连创新高,2017年为182万人次,2018年增至212万人次。在菏泽、威海等地,当地新建的市级公共图书馆也已成为地标性建筑。山东多地公共图书馆还创新打造阅读服务平台和品牌,如:在威海,遍地开花的城市书房已成为城市一景;在日照,市级图书馆与县区级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展开馆藏资源联动,极大提升了图书的资源使用率。
67岁的张玉佩老人是济南某企业的退休工人。在第十四届山东省读书朗诵大赛上,他与朋友朗诵的《诗意中国》获得“成人业余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张玉佩告诉记者,退休后,他感觉比上班时还忙碌。“平时我在省老年大学、市老年大学学习声乐和朗诵,假期会跟随同学们到敬老院等地进行文艺志愿演出。”张玉佩说,阅读是吸收知识的一种途径,能充实人的精神世界,老年人的心里也有“诗和远方”,阅读便是去远方的一种方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热爱阅读的家风对于建设书香社会至关重要。与往年相比,今年山东省读书朗诵大赛有600多个家庭报名,数量创历史新高。
来自烟台的王伟晓、刘子歌母女便是参赛者之一。王伟晓是小学教师,女儿刘子歌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王伟晓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女儿很小的时候,她便注重培养、引导其对阅读的兴趣,每晚睡前的半小时是她跟孩子约定的阅读时间,一人一本书,互不打搅。
“现在电子产品那么多,占据了人们很多时间。读书能让孩子浮躁的心安定下来,在日积月累中学习到更多知识。”王伟晓告诉记者。
14年来,山东省读书朗诵大赛的报名人数越来越多,参赛人员的范围、作品的题材也越来越广。
“为了和平而死,你永远活着……”本届山东省读书朗诵大赛上,冯泽伟、史贝贝创作并朗诵的作品《和平魂》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两人是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的队员,这部作品是根据他们的前辈李钦的事迹创作而来的——2010年在海地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治委员、党总支书记李钦因突遇强烈地震壮烈牺牲。
“平时在警队训练任务重,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抽时间看书。”冯泽伟说,他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缅怀为祖国安定与世界和平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
在山东省图书馆的大力推动下,本届读书朗诵大赛参与人数及社会关注程度达到了历届之最。刘显世说,今后山东图书馆界将继续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推出更多服务品牌,借助新的传媒与信息技术,让“山东省读书朗诵大赛”等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纽带。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