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发现唐城墙遗址

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报讯  日前,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宣布最新考古成果:在成都市通锦桥附近发现唐五代、清代两个时期古城墙,这也是首次在成都西北角发现城墙遗址。

2018年10月至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成都市青羊区国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通锦桥上市土地项目”建设,对该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2000平方米,发现了一段古城墙的夯土和包砖砌石部分,古城墙为东西走向,略呈弧形,其中西侧城墙保存较好。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古城墙年代分为晚唐、明代、清代3个时期。晚唐时期的城墙残存长度约170米、宽8.9米至12米,整个墙体内为夯土,外砌包砖。包砖的砌法是先挖基槽,在槽内筑一层夯土,再在夯土上铺一层泥夹卵石,其上再砌包砖。明代城墙仅见夯土墙体,叠压于唐代城墙两侧,未见包砖。清代城墙在唐宋时期城墙垮塌堆积基础上修建,仅存北侧基础部分,墙体及砖墙均已不存,其修建方式基本与唐代城墙相似。

据悉,此次城墙的发掘工作,为进一步研究成都古城墙不同时期的变迁、位置和修建方式等补充了资料,对研究成都城市与社会面貌提供了实物资料。

 (记者李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