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论坛综述

本报记者  刘修兵

日前,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重要内容——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论坛在陕西延安举办。围绕“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这一主题,来自原中央苏区赣南、太行山区武乡和大别山区金寨的代表,以及国家文物局和福建、重庆、陕西等地文物系统的代表,共同聚焦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分享经验做法、交流工作思路。

坚定不移的信仰,历久弥新的担当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壮丽篇章,革命先辈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从三元里平英团遗址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从血火铸就的泸定桥到风雨洗礼的杨家岭,从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到方志敏遗著《可爱的中国》……据统计,全国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近3.5万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0万余件/套。“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座座纪念馆蕴含着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使命担当,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史、改革开放40年探索史的见证,是激扬爱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的集结号,是促进老区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融合发展的动力源。”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

“赣州位于江西南部,是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江西省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程霜枫表示,长征中平均每公里长眠着3名赣南籍烈士的英魂,可谓“家家有烈士,户户埋忠骨”。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对赣州来说具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政治意义。

革命文物保护体系初步建立

据统计,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3年累计安排资金10.5亿元,助力54个县脱贫攻坚。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工程的实施积累了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经验。全国现有革命纪念馆近900个,近年来年均红色旅游人次超过13亿、红色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同时,年轻人日益成为红色旅游的主力军。

2018年7月,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部署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今年3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5个片区涉及20个省区市的110个市645个县。“要以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为重点,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为主战场,示范引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支持编制分省、分市片区革命文物保护行动计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刘玉珠表示。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给予了福建革命文物工作大力支持。2018年以来,单单长汀革命旧址省级及省级以下文保单位就提供保护维修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表示,古田会议旧址群、长汀革命旧址群和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等修缮工程和安全防护工程已经完工或正在实施。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县长汪冬表示,金寨的革命文物大多分散在乡村,又多为明清时代建筑或土墙草顶,极易受到破坏。按照“统筹规划、区分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金寨县近年来争取上级文物维修保护资金1.2亿元,县政府投入近5亿元,筹集社会资金4550万元,对7个国保、19个省保、15个市保、55个县保单位进行抢救性维修,同时完成了16个革命文物点的陈列布展工作,做到保、用、管统筹结合,一体推进。

创新形式讲好红色故事

“要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让革命精神传播开来。要打破壁垒、整合资源,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活动,策划举办高水平的重大革命文物主题展览,增强革命文物展览的生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刘玉珠在谈到加强革命文物利用时表示。

“我们把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配套建设了八路军文化园、排演了大型实景剧《太行山》、设计了红色旅游专线等,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努力把武乡建设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基地。”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委书记胡坚说。

“陕西在展览方式上积极创新,利用实物、图片、影像、档案等资料,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陈列展览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说,陕西省结合重要节点和节假日,通过教育活动体验项目、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红色文化,使人们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中展现出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