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培训班见闻
为培养与扶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员,切实提高美术馆自主展览策划能力,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主办的“2019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培训班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
2016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通过持续实施“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成果丰硕。培训班学员表示,通过专题讲座和互动交流总结美术馆实践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发现了展览策划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将加强理论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策划更多专业性强、对公众有吸引力的展览。
交流分享开阔眼界
此次培训班课程内容丰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李媛媛主讲的《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主讲的《学术史研究与美术馆收藏展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主讲的《美术史与策展》、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副总经理王晨主讲的《策展理念延续性探讨》、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主讲的《“Re—睿”再思考——以2019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为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军主讲的《从研究到应用,从学术到艺术——两个展览的策划与研究》、《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尚辉主讲的《策展实践之中国问题》、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主讲的《策展与公共空间的文化属性》等课程,从不同切入点对学员关注的话题进行解读,培训班采用理论学习与参观交流相结合、专家授课与方案指导相结合方式,加强各美术馆青年策展人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美术馆界展览策划机制的确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军以“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世纪至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为例,讲述了如何与国际艺术机构签署借展协议、怎样将研究成果转换为展览核心支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员刘希言说培训让自己受益匪浅:“今后我将更加深入学习美术史知识,同时把学习与馆藏作品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来自江西省宜春市美术馆的学员易乐非常看重培训班的“方案发表”环节,认为虽然大家汇报的方案还存在不足,但创意、创新令人大开眼界。这样的分享能激活思维,帮助学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评委老师给出的许多务实建议也赢得点赞。
抓关键,使展览发挥更大功效
很多老师在授课中提到了学术研究在策展中的重要性。“一个展览要有内涵、经得起推敲,必须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上,这就需要夯实基础、充实专业知识。”来自贵州美术馆的学员伍柯说,“根据贵州美术馆的定位,结合馆藏作品,今后我将致力于贵州美术馆长期展览计划的制订,通过对本土特色的研究,让美术馆的自主策划展览品牌具有学术性、可持续性。”
张敢从美术史作为策展基础出发,阐释展览主题选择及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来自太原美术馆的学员张茜茜表示,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打造系列展和品牌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展览发挥更大社会功效。
将艺术史融入展览也是授课老师在培训中多次强调的,来自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学员蔡文超对此深有感触。蔡文超认为,展览是一种公众阅读空间,观展作为一种群体学习行为,如同阅读一本有质量的书,吸引观众拿起这本书很关键,与之对应的是观展体验,视觉打造、观展路线设计及交互体验都需要考虑。
“由于各馆地理位置、展馆馆藏、发展定位各不相同,不是每个馆都有丰富的藏品和一流的策展团队,策展人需要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长期的积累和策划,树立美术馆的品牌和形象。”来自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学员林佳斌说。
策展须考虑观众感受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意识到策展不仅要有令人信服的学术观点,更要有人文思考。”来自武汉美术馆的学员荆菲认为,怎样让观众最大程度地了解展览内容,策展要考虑观众的接受方式和参观感受,这些工作在展览开始、构思展览标题时就要注意。
“在展览策划和实施上还需要更深入地进行美术史的研究与地域梳理。”来自江苏刘海粟美术馆的学员郑长安说,要站在大的时代背景下看待展览立项、策划、实施与呈现,通过有效策划展现主题、凸显展品魅力,让广大观众感受艺术情境,感知艺术品本身和背后的故事,增强美育及文化传播力。
“美术馆、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收藏、整理、研究,展览是将藏品真实还原给观众的一扇窗,通过窗口领略绝佳风景便是策展人要做的工作。每件藏品背后都有尚待挖掘的人文故事,其历史脉络交错,策展人将其串联解析,形成耐人细读的景致,才能最大程度将展览魅力释放出来。”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的学员侯懿航表示。
(本报记者 党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