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新时代延安文艺精神

来源:中国旅游报

7月21日晚,北京天桥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阵阵。根据路遥同名经典小说改编的话剧《人生》正在上演。该剧由陕西省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延安演艺集团出品,通过极具陕北特色的语言、歌舞等艺术手段,生动诠释原著中的人物。

小说《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之一,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的人生变化过程。自发表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并于去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对于这次“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改编,话剧导演张悦表示,此次再创作尽量在形式上与时俱进、有所突破,但内容上一定要保留原小说的思想性。“希望观众通过这部作品看到的不只是那个年代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状态,还能以此了解陕北人是什么样子的,在走出剧场后对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道路有所思考。”

编剧张文庭与路遥同岁,并曾一起在宣传队工作,他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苦,并懂得要找到自己的出路就必须靠不甘平庸的奋斗精神。

据介绍,话剧《人生》的大部分台词均对原著中的生动语言作了保留,演员们的方言演绎也令整部作品十分接地气。剧中,信天游等具有浓郁陕北风情的元素穿插其中,陕北民间舞蹈的加入使表达方式更加多元。“在一些情感饱和点上,我不希望作歇斯底里的表达,但又要让观众感受到背后某种强烈的东西,便借助了形体语言。由于主演都是舞蹈演员出身,于是在改编时,我们充分利用形体语言来推动主题思想的表达。”张悦介绍。

7月20日、21日,话剧《人生》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两场,收获了来自北京观众的不俗评价。

作为路遥的书迷,60后观众贾多令专程带着家人一起来看这部话剧。他告诉记者,当年小说《人生》发表不久他就读过,此后又重温过很多遍,对每个章节都印象深刻。“话剧的处理很艺术,也很戏剧化,抓住了现实中的矛盾,也阐释了人活在世上最基本的东西比如‘爱情是什么’,非常感人。”对于这部改编而成的话剧,贾多令连连称赞。

正在读大二的00后观众陈雨昕看完演出很受感动,“剧中高加林与刘巧珍两位主角的爱情跌宕感人,同时也感受到那代人从农村到城市的不易与艰辛。”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马东坡说,主创团队已在延安、西安、宁夏等地演出多场,但首次面对首都观众仍有一些忐忑,不过观众的反馈给了整个团队不少信心,“观众的掌声是对我们的认可和肯定,也回答了我们的时代需要怎样的文艺作品。”

据介绍,话剧《人生》是延安市重点文艺精品扶持项目。马东坡表示,该剧还将赴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演出,并逐步推向全国市场,“延安始终坚定贯彻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出精品。希望通过这样一部改编自经典的剧作,展现新时代延安文艺精神。”马东坡说。

(本报实习记者崔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