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报讯  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近年来,陕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广大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陕西将继续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把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等作为主要任务,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布会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孟宝民介绍,陕西省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并推动地方立法,《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

目前,陕西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11个、文化馆119家、乡镇(街道)文化站1108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475个;已搭建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乡村基层服务点相结合的五级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体系,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2938个。目前,全省共有宝鸡、渭南、铜川、安康4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56个省级文化先进县(包含24个国家级),30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包含7个国家级),有效提升了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与此同时,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打造出铜川市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渭南市“一元剧场”、安康市“汉剧兴市”、高陵区公共文化服务“110”、延安过大年等创新品牌;全省10个地市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或落实标准,95个县区制定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目录。

据悉,下一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以《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施行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品牌文化活动,完善服务协调机制,培养基层文化人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驻陕西记者秦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