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 新表达 新路径

来源:中国文化报

——从舞蹈新作比赛看四川舞蹈艺术如何出新

《我只认识你》剧照(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供图)

日前,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承办的2019年四川舞蹈新作比赛决赛落下帷幕。

3天的时间里,来自全省各地的66个优秀舞蹈节目一一亮相,推出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作为四川舞蹈创作、表演的一大“风向标”,两年一届的舞蹈新作比赛昭示着四川舞蹈创作的新方向。

新思想:现当代舞受青年青睐

7月17日下午,来自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大二编导专业的岳芸凭一支现代独舞《独白》成了当天比赛的焦点。舞台上,岳芸自由流畅的表演展现着青年人对现状的不满与挣扎。“整个作品中,我觉得情感表达的最高点不是高超的舞蹈技巧实现的,而是靠一些生活化的动作展现的。”岳芸希望通过舞蹈表达更多青年人“活出自我”的想法。

相比之下,四川省歌舞剧院的《风声·密语》则完全打破了传统舞蹈的表现手法,综合利用国标舞、古典舞的动作元素,将电影《风声》中最富有戏剧张力的一幕通过双人舞的方式展现了出来。“顾小梦与老鬼相认,小梦决定牺牲自己送出情报。这种牺牲精神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许是无法想象的,但也正是我们青年人缺失的。”节目编导、主演苏俊晖介绍了创作的初衷,“青年舞蹈演员应该思考怎样用新的形式打动青年观众的心,让他们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精神和信仰的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比赛66个节目中现当代舞有15个,其中大部分舞者均为“95后”,充分显示出年轻舞者对现当代舞的热衷。

“现今,舞蹈作品更多地面对年轻观众,如何用更好的作品打动他们?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为点评嘉宾,国家一级编剧李炜坦言,本次比赛将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的“新”体现得淋漓尽致。

新表达:关注现实的温暖与感动

在年轻舞者思考现代舞传递的现实意义时,传统舞蹈却将嗅觉集中在了追寻传统民族舞蹈的全新表达上。

4月3日,四川西昌,一名彝族老人特意从百公里外的布拖县赶到西昌为灭火英雄送行,唱起挽歌……7月17日晚,由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群舞《挽歌》让不少观众落泪。据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艺术总监吉布阿鸽介绍,彝族舞蹈目前面临的创新难题不是舞蹈动作,而是如何利用其舞蹈语汇表现当下。

纵观本次比赛,各舞种的青年编导都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放在了与时代同步、反映热点话题、观照人民生活上,不仅让人看得懂,还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现代舞《一节车厢》展示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温暖;同样歌颂消防战士的《最美逆行》让现场观众认识到岁月静好的背后是英雄的付出;将外卖小哥和阿尔兹海默症这两个当下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糅合在一起的《我只认识你》更让台下观众陷入了对人性闪光点的思考。

“作品的初衷是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感受到时代的伟大,灯光亮起,如果他们眼中有泪,那我们的初衷就实现了。”青年编导姜雨欣说。

新路径:全社会参与推动舞蹈发展

7月17日下午,一个身着武生戏服的独舞节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采访了解到,该演员来自广元市昭化区蜀道艺术团,在群雄逐鹿的专业平台上,他们一曲安静的《谢幕之时》将演员职业生涯结束时的无奈和忧伤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平时都是表演一些惠民节目,有这样一个专业的舞蹈平台展示我们的艺术梦想,感觉非常享受。”蜀道艺术团艺术总监车木子说。

曾经专业院团实力比拼的平台,如今变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赛事活动。据四川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跃介绍,本次比赛除专业文艺院团、艺术院校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参赛数量明显增加,并在专业院团的帮助下展现出较高水平。

广安市前锋区文化馆《刻·春秋》中古色古香的布景、精湛传神的表演让观众仿佛走进了历史,在浩瀚的巴文化海洋里遨游;泸州市叙永县文化馆的《咪萨妮》以浓郁的川南民族风情和叙永少数民族地域特色充分展现叙永民族文化,展示了脱贫攻坚行动中叙永人民的积极向上和幸福达观。

为了让广大市民与游客能近距离欣赏高水平的舞蹈艺术,让艺术回归民间、服务大众,2019年四川舞蹈新作比赛的系列活动之“舞蹈快闪”活动于7月17日上午分别在乐山大佛景区正门、肖公嘴码头、高铁出站口上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驻足观看。

“要走好舞蹈之路,仅凭专业院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张跃表示,全社会力量都调动起来,共同参与经营和创作舞蹈艺术作品,才能推动四川舞蹈艺术的发展。

(本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