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中,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二王”“颜筋柳骨”等著名书体之外,还有众多书法家作品和历代经典的碑帖、刻本值得传播、传承,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名作与现代数字技术跨越时空进行交融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8月24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方正集团主办的“字载中华——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中华精品字库工程”首批12款字体亮相,以全新的形式展现数字时代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所取得的新成就,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数字技术让经典书法“活起来”
据了解,“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之一,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指导。该工程计划精选100款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开发成计算机字库,旨在通过书法艺术和数字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负责所开发字体的遴选和质量审核,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电子”)负责字库的开发工作。
此次开幕的“字载中华——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面向社会大众首次公布了该工程已经完成的12款字体,包括:王羲之行书、颜真卿楷书、柳公权楷书、苏轼行书、米芾行书、文征明行草、王铎行草、爨宝子楷书、鲁迅行书、沈尹默行书、启功行楷、刘炳森隶书。
“‘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是该工程成果的集中体现,将激发人们更好地推动书法文物与科技创新融合,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展览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华精品字库工程”不仅为书法类文物的活化与数字化提供了新的尝试,也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最新科技手段,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品味、临摹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作品,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地使用名家字体,让书法经典跃然纸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在观展后表示:“很高兴看到原本只有两三千字、甚至只有几百字的书法原作,通过数字技术化身为每款9000多字的字库,震撼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他希望本次成果展能让所有到场观众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唤起大家血液里对汉字文化的情感和自豪,也希望“中华精品字库工程”的成果能够被全社会广泛应用,让整个社会的视觉环境变得更美好。
匠心打造书法精品字库
如何将多则两三千字、少则几百字的书法原作,扩展成每种字体包含9879个汉字且风格统一的计算机字库?如何在满足计算机字库规范性的同时,生动再现书法名家的个性特征、保留书法字体的灵动性?
为了解答观众对于字体开发的一些疑问,此次展览以王羲之的行书为例,对“中华精品字库工程”字体开发的8步流程进行了介绍。包括:收集字稿、字稿扫描、字形选择、精细设计、补字创写、字形检查、专家审核、封装成库。
除了常规化的收集字稿、字稿扫描外,为什么会有字形选择?对此,方正电子字库业务部副总经理黄学钧解释,书法家对同一个字往往会有不同的写法,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之”字有21个,形态各异,作为字库中的字体,就必须选择最合适的那一个。
整个工程的每款字体都含有9879个汉字,字稿中没有的字,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黄学钧说:“这也是整个工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没有的字,我们要根据相应风格设计出来。”他举例说,王羲之行书主要字形蓝本是《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碑去重后得750字,另收集王羲之其他行书字1000余字,而字库中其余8000余字均是通过设计创写的。比如“闵”字,没有蓝本,就需要把其他字中的“门”和“文”拆解下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字。这个过程看似容易,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需要精心设计,对于一些组合后生硬、不美观,或有其他问题的字还要进行细致调整。
多种手段诠释汉字别样魅力
“此次展览公布的12款字体,都经过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专家团队和方正集团字库设计团队的不断精心打磨,务求让每款字体贴近书法名家作品的原有风貌,并且能够代表当代字库的制作水平。”北大方正集团高级技术专家、“中华精品字库工程”设计总监仇寅告诉记者,为了向大众讲述书法到书法字库的蝶变过程,诠释汉字跨越时空的别样魅力,此次展览还借鉴了诗歌的创作规律,通过起、承、转、合4个单元,向大众娓娓道来书法与字库的前世今生。
除了书法与中文字体的发展历程、书法字库的创作过程、精品字库的展示外,记者在此次展览现场还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互动式展览环节设置,包括多媒体沉浸式字体空间、AR交互和字体文创产品定制等。其中,三面环绕LED大屏对包含了12款字体全部汉字的精品字库的全景展示,尤其令人震撼。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至9月中旬,观众可通过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或微信预约参观。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记录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与变迁,承载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美学思想和人文情怀。很高兴看到科技的发展为书法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方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生玉海说,“我们始终有一个梦想,希望把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开发成字库,服务于当代社会,让普通人也能顺畅地欣赏、使用这些字体,将书法经典不断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周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