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黄梅戏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安徽合肥举办。来自上海市、湖北省和安徽省的文化管理部门、高等院校与艺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安徽省相关院团负责人,黄梅戏创作者及演员代表80余人参加研讨。研讨会由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主办。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我国戏曲五大剧种。其唱腔淳朴流畅、明快抒情,具有贴近生活和青春靓丽等特质,是近代发展迅速并与新媒体融合较好的一个剧种。另一方面,黄梅戏的发展也遭遇瓶颈,存在角色少、作品少、流派少等现象。
黄梅戏发展历程辨析、黄梅戏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黄梅戏与现实题材创作、黄梅戏音乐的创新探索……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黄梅戏的艺术特色、人才培养、发展历程等问题进行热烈研讨,就当前黄梅戏艺术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上海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戴平建议,黄梅戏的发展需要借助新的载体,可以尝试将电影与黄梅戏进一步结合,将优秀题材搬上银幕。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则认为,黄梅戏的新路需要创作新的作品,可尝试多条腿走路。比如大型黄梅戏现代戏《一个都不能少》,将黄梅戏搬上话剧舞台,讲述当代扶贫故事,是创新之举。
(驻安徽记者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