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参观2019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为帮助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人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和旅游领域标准化和装备工作的了解和认识,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主办的“全国文化和旅游标准和装备工作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北京举办。本次培训班将主题报告、经验交流、现场教学和实地参观等形式相结合,共有来自全国的63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及时、实用——学员点赞培训班
当前我国各地文旅事业发展迅速,同时,仍有部分场馆、设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装备安全系数不达标、排查不及时等。本次培训邀请了来自学界、业界和政府机构的专家学者,为学员们系统讲述了标准化制定的原则,传达了通过严格标准来促进安全管理,最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理念。此外,各地学员在标准化工作的学习、交流和汇报中,也实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
谈起本次培训的收获,“及时”“实用”是在场学员提及最多的词。“这次的培训会很及时,昨天是课堂教学,今天是现场参观。我们上午参观了专门针对剧场标准的检测中心,涉及剧场装备的安全生产等内容,老师讲得很好。”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管理处主任科员李俊鹏说。
“舞台安全装备的课程非常实用,让我们明确了以后的监管工作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处副处长刘静文告诉记者,“检查工作有很多条例,以前可能着力点比较平均。现在我们找到了‘重点’,比如舞台设备检查,应该着重检查合同数值和实际数值是否相符。”
思路更清晰 重点更明确
根据培训安排,最初两天的课程包括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工作人员讲解文旅标准和装备工作的内涵意义和工作重点、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讲述标准编写要求和细则,使学员对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今后的工作落实也有了更加科学、长远的规划。
“昨天上了一堂‘如何做好标准化’的课,我们收获很多。海南省目前已经有76个地方标准,听了课程以后,我们就知道今后从哪些方面实现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国际标准接轨。”刘静文告诉记者,“海南是旅游岛,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旅游是海南的重头产业。今后想请更多专家到海南去讲课,这样受众面会更大,基层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会有更好的提升。”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信息处副处长孔贵平也对地方标准确立工作高度重视。“在参加培训班之前,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甘肃在行业内也作了一些规范,但是真正公开发布的文件类的正式标准相对比较少,所以这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这次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最有收获的就是跟其他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交流、学习,明确了下一步工作该怎么开展。”孔贵平说。
标准促进行业管理
装备推动文旅发展
本次培训的两项重点内容中,标准化生产和技术检测有助于加强行业管理,装备技术提升则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实地参观国家舞台设备质量检验中心、了解了剧场装备标准化和安全生产知识后,李俊鹏告诉记者:“装备与文旅领域的很多场所,比如剧场、剧院的安全有很直接的关系。设备在出厂的时候通过很严格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设备检测,发现安全隐患在哪里,再去整改,就能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李俊鹏目前主要负责广东省酒店、景区等方面的工作,他表示,回去后要进一步落实这部分工作。
“现在面临着文化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传统的文化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众的需求,这次培训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旅游转型升级,还能带动文化旅游消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处副处长陈如福说,“过去很多人来杭州首先要去西湖转一转,但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动向,很多游客都会去看一看钱塘江边的灯光秀和西湖边上的水舞秀,这是装备技术提升带来的变化。”陈如福表示,通过培训,以后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了,重点也更明确,要把培训精神更好地结合浙江工作实际,为文旅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9月4日下午,培训班学员一行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北京星光工业园南区的转播车车间。据介绍,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参与转播车生产制造的企业,其制造的8K转播车如今正用于五棵松体育馆的篮球世界杯比赛转播。
学员纷纷表示,通过讲座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标准”和“装备”工作的重要意义。据介绍,本次培训还包括我国旅游标准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地方标准化工作经验的交流等内容。此外,9月6日,培训班学员集体前往天津,参观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的“2019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并进行交流。
(本报实习记者 李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