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质朴绘祖国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上海举办第五届“大师从这里起步”少儿美术书法大赛

《饮水思源》《诫子书》《我和我的祖国》《祖国颂》……日前,第五届“大师从这里起步”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赛书法展在上海市静安区文化馆开幕,孩子们分别用楷、行、草、隶、篆5种字体书写中华品格与爱国精神,带给观者不一样的感受和惊喜。

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等联合主办的“大师从这里起步”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大赛旨在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推动美育工作,提升全市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本届大赛,鼓励小选手放飞想象力和创造力,“抒我所见、写我所想”,用自己擅长的书画艺术讲述故事、抒发情感、创作作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本届大赛共收到来稿2万余件,经现场测试最终评选出美术作品168件、书法作品180件入展。此次小选手们的书法作品可谓楷、行、草、隶、篆五体兼备,无论是创作还是临摹,都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创作意识;获奖和入展的书法作品以楷书、隶书为主,符合中小学生从正书入手学习书法的基本规律。

令评委欣喜的是小选手对于书法的热爱之情。现场测试环节不仅有四五岁的萌娃奋笔疾书,还有一名此前不慎骨折的孩子坚持让家长送自己来参赛,趴在地垫上完成了自己的书法测试。大赛评委、上海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章宏伟表示:“我们学书法,不仅要学习怎么写字,更要学会怎么做人,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学习书法需要提倡的。”

9岁的陈思缘和施成缘是一对双胞胎,均6岁开始学书法。陈思缘的参赛作品是《曾国藩家训八言联》,他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他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地练习,通过比赛他也见识到其他小选手的书法技艺,开拓了眼界。施成缘的参赛作品是篆书《峄山碑集字八言联》,其中“日有所思经史可诏,久于其道金石为开”这副对联他尤为喜欢,“因为写这幅作品时我正处于练习楷书的瓶颈期,后来在老师的指点下另辟蹊径,最终选择以小篆形式完成了这件作品。”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大师从这里起步”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赛美术展中,上海风光、梦幻家园、万里长城、神话传说,乃至飞机制造、新临港建设……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传递着孩子们对祖国质朴而真挚的情感。上海美协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叶雄第一次担任“大师从这里起步”大赛评委,小选手稚嫩天真的创意让他十分惊喜,他说:“孩子们的画作天真稚拙,充满童趣,都是源自生活中的感受,真实反映了他们对周边事物的观察,直观表达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

在许多人看来,火箭很难画,即使是成人往往也难以下笔,而儿童组的梅景铄却用绚丽的色彩涂画出隐蔽在群山和树木中的火箭装置,映衬着蓝色天空中展翅飞翔的群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林小晶的绘画作品《腾飞的祖国》画的是大飞机C919,背景则是依稀可辨的上海标志性建筑。据说,为了画好这架大飞机,她在网上查了很多有关C919的资料,直到了解了这架飞机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后才落笔。“一些作品很有时代感,观察得很细致,能反映他们的所看、所感、所想。”叶雄评价。

评委们普遍认为,这次大赛重在培养并呵护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正如赛事的名称——“大师从这里起步”一样,将来可能会从这些孩子中间产生书画大师,即使大多数孩子将来未必会走上专业书法或专业美术的道路,但小时候的审美培养也必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报记者  洪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