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住建厅经过公开征求意见后,正式发布实施了《安徽省城市街区整治提升导则(试行)》。按照要求,安徽省各城市的公厕将实行全天24小时开放。同时,导则明确,全省实施城镇公厕提升行动,城镇公厕达到每平方公里3至5座,中心城区形成“10分钟如厕圈”,鼓励结合既有场地改建公厕。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厕所建设走上“快车道”。
合肥:以人为本
安徽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导则,各地公厕设计和建设应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不得盲目贪大图洋,不得脱离实际需求片面追求豪华。“第三卫生间”内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等应设专用标志,规范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的设置,且无障碍厕所应设在首层。
导则明确,全省要落实公厕保洁服务标准,提高女性厕位比例,人流集中场所女厕位与男厕位比例不小于2:1,且实行公共厕所全天24小时开放。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及时录入和更新“公厕云平台”数据,方便群众就近快速寻厕。
据了解,早在2012年8月,位于合肥市北二环华孚城隍庙广场西侧的免费公厕就开始实行全天24小时开放,成为合肥市首座24小时对外开放的公厕。该免费公测24小时开放后,为很多在附近夜市广场消费的市民和游客如厕提供了便捷,大大改善了附近街区的卫生状况。
2017年4月底,为方便市民在五一假日期间游玩购物,合肥市庐阳区城管局环卫中心对淮河路步行街和城隍庙两个传统的繁华商业街区附近的新安公厕、飞凤街公厕实行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并加强保洁督查,保证公厕的卫生状况良好,有效缓解了附近市民和游客夜间“如厕难”的问题。随后,合肥市庐阳区城管局在乐普生公厕等全市63座直管公厕率先推出免费厕纸等人性化服务,拆除原有隔断,重新砌上独立蹲位,并增设置物台、衣帽钩等,方便市民放手机、挂衣物。
2019年5月,合肥市庐阳区城市综合管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暨文明创建调度会召开,提出在老城区开展精细化管理提标行动,推动老城区迈向精品化时代。庐阳区在合肥市率先出台《庐阳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涵盖环境卫生、街面秩序、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四大重点业务范围,并规定,辖区内商业繁华地段的公厕实行全天候开放;其余公厕春冬季每日6:30—22:00,夏秋季每日6:00—22:30开放。
公厕开放时间的延长,是合肥公厕改造行动的一项举措,免费厕纸、应急报警器等人性化服务的推出,也是公厕服务提升的务实举措。合肥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城市管理提升行动中,城管部门将明确监管标准、管理制度、服务水平和考核要求相统一的公厕管理机制,实行星级管理考核奖励办法。
据了解,由于常住人口不断增加,目前合肥市公厕的缺口仍然较大。为此,合肥市推行公厕设置形式多元化,重点加强城市公共场所配套公厕的规划布局与配套建设,同时鼓励社会厕所对外开放,增加社会公厕比重与数量,在不足区域设置环卫公厕。
宣城:完善机制
近年来,宣城市全面贯彻落实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扎实开展景区、城乡厕所革命不放松,创新举措,采取“建、改、扩”等方式,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厕所工作,市委书记多次就厕所革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市长亲自参与指导《宣城市城市公厕管理办法》的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市、县旅游部门、乡镇政府、旅游经营接待单位的旅游厕所所长制工作要求,并开展了对2015—2018年度建成的旅游厕所贴挂牌工作。
据统计,2015年宣城市建设旅游厕所55座;2016年建设旅游厕所134座,总投资3300万元,被评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2017年建设旅游厕所84座,总投资额2200万元;2018年建设旅游厕所90座,完成投资1937.4万元。今年,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继续深入推进旅游厕所建设,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00座。
宣城市还在机制建设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尝试:完善检查机制,要求各级厕所所长开展经常性检查;建立调度机制,对纳入年度建设计划的旅游厕所进行工作调度;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先进,惩戒不作为行为;建立联动机制,将厕所建设管理工作与各类旅游创建挂钩;强化考核机制,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对县目标管理考核,并加大考核权重。
宣城市政府根据安徽省住建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镇公厕提升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及《宣城市城市公厕管理办法》精神,制定了《宣城市城镇公厕提升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宣城市计划从2018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市建成区范围内开展城镇公厕提升行动,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重,卫生适用,方便群众”的原则,着力“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开放一批、消灭旱厕”,开展“最美公厕”创建,力争到2020年,城镇公厕达到每平方公里3—5座,主城区形成“10分钟如厕圈”,建立起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清洁卫生的公厕服务体系。
此外,宣城市在旅游厕所建设过程中,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不断扩大旅游厕所建设覆盖面,做到“三个延伸”,即从城市向乡村延伸,从景点向线路延伸,从业内向全社会延伸。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充分考虑老年游客、妇女、儿童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如厕需求,推动有条件的景区景点和公共场所建设“第三卫生间”。今后还将进一步提升旅游厕所的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景观化建设水平,从城市到农村、从景区到全域、从数量到质量,全面推进厕所革命,一起擦亮这扇文明的“窗口”。
此外,宣城市还计划对2015—2018年新建和改扩建的旅游厕所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电子档案,做到一厕一档,实行动态监测、督查,并计划开展全市首届“游客最满意旅游厕所”评选活动。
亳州:奖补有效
今年3月,安徽省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推进现场会在亳州市召开,与会嘉宾在现场考察后,对亳州市旅游公厕给予较高评价:一改以往旱厕的脏臭,成为一道文明风景。
在亳州市博物馆附近,有一座精致的公厕掩映在绿树林间。厕所外间洗手台、自动空气净化器、洗手液、吹干机等一应俱全,并配备了电子显示屏、报纸架、休息座椅和空调等;里间干净敞亮,闻不到一点异味,还配备了“第三卫生间”。
亳州市新建公厕在标准统一的基础上又各具特色,力图展示不同的文化景观,花戏楼、南京巷钱庄、康美中药城、林拥城等景区的厕所,到处都有关于亳州历史文化、中医药养生等元素。
2018年,亳州市按照“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投入3000万元,兴建改建旅游厕所200座,其中3A级旅游厕所186座,数量居安徽省第一。同时,评出润耕天下家庭农场、南京巷钱庄景区等场所的10座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养、高标准监管的示范旅游厕所,受到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一致好评。
“小厕所反映大文明、体现大民生,旅游厕所是一个地域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亳州市副市长曹振萍介绍,2018年,亳州市把旅游厕所革命列入“一把手”工程,作为一场硬仗来打,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厕所建设领导小组。2018年市政府常务会5次研究厕所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018年亳州市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方案》提出了全年新建、改建A级旅游厕所的硬指标。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符合《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并被评为A级的新(改)建厕所,分别予以2万元至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被确定为3A级旅游厕所的,每座再增加补助7万元。评选出的润耕天下家庭农场、市博物馆等场所的10座示范旅游厕所,每座奖补20万元。
为加强旅游公厕的管理,亳州市全面推行4级旅游厕所所长制,压实管理责任。建立主管部门、属地单位、经营业主常态检查机制;优先聘用贫困户作为厕管员,进行日常管理养护。招募了150名厕所文明宣传志愿者,监督、引导开展厕所文明宣传,向广大游客和市民发放《文明如厕倡议》,号召大家“文明如厕,从我做起”。
公厕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不仅关乎着市民的切身感受与体验,更是整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反映。下一步,亳州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尝试利用咖啡屋、健身器材等“以商养厕”等举措,探索厕所管理长效机制。
(王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