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出炉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日前,笔者从首届福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研讨会上了解到,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标识已经出炉,即2008 北京奥运会会徽开发小组成员杨上荣设计的“三山两塔一条江”。

在研讨会上,来自福州市文旅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以及非遗传承人等就“如何让传统非遗既不失传又能融入当代生活中”“传统非遗产品遇到的困境能否通过文创来找到新生”“福州如何开创出有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等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就鼓励非遗文创设计跨界创作、鼓励年轻群体参与创作、保护非遗文创版权形成初步设想。

据了解,“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落地福州,这是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第一次是28届,在苏州)。今年10月,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福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福州市品德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福建海都阳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执行的“首届福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文创产品设计征集大赛”让“非遗+文创”的概念首次出现在福州市民的视野里。截至11月30日,大赛组委会共收到近百件投稿作品。经过初步筛选,近50件设计作品入围,并于“首届福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研讨会上亮相。

据介绍,2019“首届福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从10月启动以来,就吸引了福州年轻群体的参与,他们以现代感的设计来对非遗进行全新的诠释。闽江学院学生团队设计的作品“巧扣”,将软木雕刻手工技艺与钥匙扣结合,逼真小巧的亭台楼阁尽在一扣之中;来自福建职业艺术学院的作品“静思”,提取非遗木雕元素、信俗元素,设计出“陈靖姑卡通木雕香熏摆件”等。

其中,本届设计赛最热IP当属杨上荣设计的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标识作品。杨上荣是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开发小组成员。他在小小标识里,浓缩了福州传统文化、生活爱好、自然景观等元素。“福”,提取的是福州的“福”;“非”,来源于汉代的《张迁碑》,像对称的两个字母E组合,藏着福州人喜欢的数字“三”(谐音“生”);“遗”,则是将三山两塔一江与榕树结合成抽象写意的“遗”字。标识的表面是“福州非遗”,内涵则代表着“生生不息”。由表及里,就是“福州非遗,生生不息”。

此外,本届设计大赛还有众多抢眼的文创产品,如闽王王审知的冷凝合香、茉莉花茶具、大漆干泡台、软木物件,以及应用福州髹漆和顺德香云纱整染非遗工艺的时尚包……“国风·匠心·潮——让非遗点亮生活”,看,古老的福州非遗,已经融入现代生活;福州的传统,将在2020 年随着世遗大会,成为风靡世界的“中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