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每一处“远方”体味诗情画意

来源:中国旅游报

近日,枫桥景区宣布对外免费开放,成为苏州第一个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免费开放后的枫桥景区新种植枫树、乌桕等几十种植物,充分凸显“枫桥夜泊”“江枫渔火”的意境。

自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诗词旅游成为近两年被频繁提及的旅游业态。近日,记者参加了“水韵江苏·‘一诗一景’”中央媒体品鉴行采风活动,在“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诗词遍地的江苏,切身感受“以历史文化见长的江苏,文化始终与旅游相伴。”

一诗一景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带火了苏州,带火了寒山寺,也让枫桥成为江南乡愁的寄寓之地。1979年,寒山寺首次举办新年听钟声活动,30多年过去,如今寒山寺的新年听钟声活动已成为苏州重要民俗文化活动,也是江苏省重点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位于苏州城南的沧浪亭之名取意于屈原《渔父》,北宋文学家苏舜钦在沧浪亭观太湖景象所作《水调歌头·沧浪亭》更是广为流传。两首诗、两代文人以诗抒意,彰显家国情怀。

今天的沧浪亭便以此立意,巧用园内景点“五百名贤祠”,以“高山仰止瞻名士,沧浪濯缨正衣冠”为主题,在园内树立历代“清官”宣传板,以诗歌为引,弘扬廉政文化。

以诗促游,以游悟诗。为让游客感受水韵江苏的诗情画意以及美景中蕴藏的人文哲思,今年9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学习强国》平台推出“跟着诗词去旅游:‘一诗一景’”专题,以诗词为背景,展示江苏各地的美景人情。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展现、宣传江苏的诗景交融,江苏还首次以“一诗一景”为线,邀请媒体记者及旅游达人深入南京、苏州、镇江、扬州等地“跟着诗词去旅游”,感受“水韵江苏”的独特魅力。

诗景交融

镇江北固山有“诗词山”之称,登上“满眼风光北固楼”,采风活动成员之一的中国日报网记者蒋安舟感觉受到了诗词的洗礼,“在欣赏美景和诵读过程中,诗词更加鲜活地展现在我面前,让我对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北固山景区沿途挂着描述北固山的诗歌旗帜,游客每走一段,便能读到一则诗篇。导游徐俊说,“诗词山”名声在外,不仅有初高中生春秋游来此,还常有文学爱好者结伴而来,“大家都想一探这北固山究竟有何魅力,竟如此受历代文人的‘偏爱’。”

在镇江焦山,记者遇到了正在参加研学活动的镇江市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该校初中部校长刘亚明介绍,此次研学体验主题是“体验宁镇扬古城风情 探寻长江运河文化源头”,学生们将根据研学手册引导,完成相关课题,换个角度看南京、镇江和扬州。

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内,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拿着主题为“一城好景今胜昔”的学生手册。学生家长仇舒瑶说,一会儿还要去王谢故居,让孩子看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出处。

走进徐州沛县博物馆,一尊刘邦作《大风歌》时的巨型雕像伫立在大厅之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布满岁月痕迹的大风歌碑。博物馆讲解员刘文说,以前游客想要了解《大风歌》,只能到歌风台去。现在《大风歌》搬进了博物馆,通过文物与讲解,《大风歌》变得可视、可感。

在连云港花果山景区,一位来自韩国的旅行商代表告诉记者,韩国游客也了解中国诗人,并对中国诗词颇感兴趣。“苏轼曾在云台山留下过‘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这样的佳句,一会要去一睹苏轼笔下的云台山。”

文旅融合

如何将“诗和远方”照进现实,江苏各地做了一系列探索。

今年年初,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编著的《水韵江苏 古典旅游诗词精选》正式出版,该书分上下两册,收录了129首与江苏各地旅游景区、景点紧密相关的古典诗词,以此激发游客“诗游江苏”的意愿。据介绍,编撰此书,正是希望每一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旅行者在江苏每一处“远方”都能体味浓浓的诗情画意。

今年10月,南京出版了《金陵诗词游屐之旅》一书。“莫愁女孩”“石头小子”两位卡通形象导游在书中带领读者领略城之歌、山之颂、水之吟三大篇章,以及百余首诗词所呈现的南京旅游。该书著者之一邢定康在后记中表示,如果读者揣着此书,能沿着古代诗人的足迹游山玩水,让“阅读分享”变得更加美好,再辛苦的耕耘也都是值得的。

“自2013年起,每年4月18日,瘦西湖就会举办虹桥修禊活动,邀请全球诗人相聚瘦西湖,进行雅集活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接待办主任金晶介绍,自清朝时期,瘦西湖大虹桥区域便有虹桥修禊活动,瘦西湖每年举办虹桥修禊旨在传承这一传统。

以“春江花月夜”为核心概念,扬州瓜洲镇打造的春江花月夜艺术馆也于今年9月正式与游客见面,“我们打造了一个朗诵舞台,游客可以像在KTV一样,点播自己喜欢的诗词并上台朗诵。”该艺术馆馆长徐振宇希望通过增加一系列有趣的互动体验项目,吸引更多年轻人到馆内感受诗词魅力。

谈及如何以诗词之名,展现江苏之韵,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旅游推广处相关负责人坦言,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通过笔头和镜头寻访“诗中景”,重温“诗中情”,是激发人们“跟着诗词去旅行”美好愿景的一次创新举措。下一步,计划结合诗词做资源、产品、线路的推广,与教育部门协作举办相关素质教育活动,让诗词中的美景走进课堂,让课堂里的诗词走出书本,跃进生活。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旅游推广处(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梁继东表示,很多地方不止“一诗一景”,而是“一景多诗”,所以要做好有机融合,比如出一本诗词旅游地图,让游客跟着诗词在连云港游玩,或者推出诗词主题的研学旅游线路,让“寓教于游”更师出有名。

(采访组成员:邓敏敏 雷琛烨 袁婷婷 邰子君 执笔:邓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