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高水平的演出,为演员们的精彩呈现鼓掌。”日前,走出梨园大戏院的山东艺术学院大二学生王晓伟,兴奋地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动态,配图是他刚看过的《长坂坡·汉津口》剧照。
梨园大戏院是山东省京剧院的固定演出排练场地,此次上演的《长坂坡·汉津口》,也是由山东省京剧院的演出团队排演,同时是该院2019年度“省城剧场常态化演出”的最后一场。
《长坂坡·汉津口》是一出著名的“三国戏”,主要情节是:刘备自新野撤走,在长坂坡被曹操夤夜率兵追击,与所属兵马及家眷失散。赵云舍生忘死,单枪匹马冲入曹营,屡涉险境,终于在千军万马中救出简雍、糜竺。随后,赵云又奋力拼搏,保护甘夫人及刘备幼子阿斗突出重围。后人有诗赞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护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长坂坡·汉津口》所需行当齐全,演员较多,因此在业内,并非所有京剧院团均能排演这样的大戏。此次为排演《长坂坡·汉津口》,山东省京剧院特邀京剧表演艺术家、导演周龙参与指导排练。周龙说,能排演这样文武兼备的大戏,是山东省京剧院实力的体现。
“《长坂坡·汉津口》全剧分为《长坂坡》与《汉津口》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主体,后一部分则堪称锦上添花的妙笔之作,给观众一种‘甫出一境又入一境’的审美享受。”周龙介绍,全剧演出难度很大。这是一台大武戏,鲜明的特点是“武戏文唱”。要表现武戏中“文”的一面,就需要武生演员在熟练掌握各种繁难技术技巧的前提下,根据人物的不同状态做好手上戏、身上戏与脸上戏。
对主角赵云的塑造,是“武戏文唱”的生动诠释。剧中,赵云“七进七出”救主,表现出其“忠”“勇”的品格。周龙说:“人物的性格,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进行刻画,运用了唱、念、做的艺术手段加以塑造。比如唱,虽无大段唱,但短短几句唱中,有情绪,有内涵,人物性格就栩栩如生地被刻画出来了。”
《长坂坡·汉津口》剧中,山东省京剧院的武生演员宋柏珑“一赶二”:一人分饰赵云、关羽两个角色。一场戏中同时演活两个角色非常不容易。更需注意的是,两个角色的转换要在几分钟之内完成,服装要更换,要重新化装、勾脸,两个角色是两种性格、两种气质,对演员是很大的挑战。
周龙评价,宋柏珑把这两个角色塑造得都很成功。前面的白面武生赵云以情带戏、英姿勃勃,后面的红脸圣人关羽凝重威武、神闲气定,充分展示出了演员的功力和表演水平。
记者了解到,宋柏珑是周龙收下的第一个徒弟。周龙说,自己对宋柏珑很看重的一点,是他勤奋刻苦,热爱舞台,热爱京剧。另外,从艺术上评价,宋柏珑的个头、扮相、嗓子等条件都十分出色,具备成为优秀演员的基础。他舞台表现很“稳”,不浮躁。
《长坂坡·汉津口》也充分体现了动静结合、张弛有道的京剧美学理念。山东省京剧院院长蒋庆鹏说,剧中前场赵云方将入睡的一段类似哑剧的表演,将观众的目光完全吸引、聚集在他一个人身上。身体疲乏又随时警惕,安顿战马、置放长枪等,“此时无声胜有声”,充分体现出赵云对刘备的忠心。后场赵云在曹营“七进七出”奋力酣战,必须打出万夫不当之勇,杀出万死不辞之态。从演员自身角度考虑,如何平均分配体力,调整自己的气息,保证演到最后还能绰绰有余地“悠着”,是极大的功夫考验。
在相关专家看来,《长坂坡·汉津口》中“抓帔掩井”一段戏,充分体现了京剧写意性的特征。舞台上椅子代表井口,扮演糜夫人的青衣从椅子上跳下就意味着堕井而亡了。赵云趁着糜夫人跳椅子的瞬间抓住她的黄帔,替她扯脱,然后亮相。只有演得“帅气”,才能让观众感受到赵云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山东省京剧院排演的《长坂坡·汉津口》,台上其他演员的呈现也非常精彩。国家一级演员张国辉饰演的曹操大气文雅、表情生动、气度非凡;优秀青年演员刘永胜饰演的刘备唱工讲究、韵味清醇、舒心悦耳。
蒋庆鹏说,今年初至今,根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的安排,山东省京剧院累计开展了32场“省城剧场常态化演出”,这些演出的最大特点是不重样。为了给泉城京剧爱好者提供更丰富的观赏菜单,山东省京剧院今年排演了《乾坤福寿镜》《白蛇传》《红娘》《金玉奴》《法门寺》《杨家将》《战宛城》等10余出优秀传统剧目。
值得关注的是,梨园大戏院今年举办的包括《长坂坡·汉津口》在内的32场演出,每一场演出走进剧场的观众,无一人是赠票,全部是自己购票。蒋庆鹏说,“省城剧场常态化演出”开展的目的,是解决泉城剧场“灯下黑”的问题,培育民众购票看演出的文化消费理念。要想让民众购票,就必须拿出水平过硬的演出。山东省京剧院借助“省城剧场常态化演出”这一平台,也充分实现了锻炼培养青年演员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
蒋庆鹏同时表示,明年起山东省京剧院将加大对青年演员的培养力度,通过惠民演出、新创剧目、参加培训、拜师学艺等形式,推动更多优秀青年演员走到群众身边。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