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水岸闹“村晚”

来源:中国旅游报

在浙江丽水古堰画乡,冬日清晨的瓯江安静清凉。水岸一侧的广场上,灯笼高挂,小楼新装,人群聚集翘首以盼,等着2020年乡村春晚开锣。

丽水市莲都区周巷村的包阿姨、叶阿姨是一大早就赶来现场,“手上的活儿也不干了”,生怕错过精彩的表演,也是为了在年末好好放松一下。叶阿姨平时就喜欢跳跳健身操、广场舞,对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很积极。

“龙腾虎跃迎鼠年”,随着舞龙舞狮表演登台,1月8日,2020年全国乡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动丽水主会场拉开帷幕。50多岁的方朝荣来自浙江龙泉市河坑塘村,是有着多年舞狮表演经验的“老师傅”了,并且多次参加“村晚”。他说,闹狮是当地传统节目,十分喜庆热闹,在庆年宵、庆丰收的时候经常以此表达喜悦之情。

正如会场上的标语“乡村春晚我们来了”,今年的集中展示活动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表演队伍,自然也体现着不同的节目风采和地域特色。

刘媛媛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团结村,是业余文艺团队的舞者,一身精致靓丽的蒙古族服饰引人注目。她介绍,这次参加展演的节目是《牧民的幸福》,想通过表演展示草原文化和民族风情,展现牧民的幸福生活。同时,她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意,“我们5号就到了丽水,这里气候很好,风景很美”。

云南富源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王峰介绍,他们这次带来的节目是农具打击乐《呗伊嗖咹》,乐名在水族语中的意思是“水家乐”。水族村民拿着日常劳作用的筛子、竹盘等,“打击”出和谐的乐曲,生动展现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场景。

此外,戴着斗笠手拿“螃蟹”的渔民、穿着喜服的新娘、别着腰鼓的老汉……现场的演员们装扮妥帖,准备登台。而为了“争取”先上台,各地还“闹”了起来,纷纷推介自己的节目,台下观众也被逗乐了。

闽东的剪纸表演《巧手筑梦》、陕西安塞腰鼓《打起腰鼓庆丰年》、苏北渔歌《海水泡大的汉子》、浙西南地方婺剧小戏《老鼠娶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目接连上演,现场的气氛越来越高涨,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中国乡村春晚研究院执行院长余红平感慨,“亲切感人,村晚节目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观众看到的是村景村民,感受到的是生活幸福美好。”实际上,“村晚”在丽水由来已久,自1981年“月山春晚”以来,“村晚”在丽水已千村竞秀、遍地开花。余红平介绍,2018年12月,中国乡村春晚研究院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主要开展乡村春晚现象研究及有关理论研究,并依托职院进行有关人才培训,包括主持、导演等,近年来涌现了不少“村晚民星”和能人,也建立起乡村春晚观察员队伍。

本台乡村春晚的导演吴学东介绍,在3个月的准备时间里,导演组从全国各地的50多个节目里选出20几个,协调整合后最终呈现了14个。为了保障节目质量和演出效果,他们考虑了节目的多样化、可看性、连贯性和“草根”性,并对部分节目进行了实地指导。

除了好看好玩儿,丽水主会场还同步举办了“丽水味道”年味集市、“丽水山耕”年货集市等特色活动。人们走进街巷,顺着招牌瞅瞅看看,麻糍、烧饼热乎乎的,熟食、奶茶香气诱人,剪纸、竹编、工艺品琳琅满目,皇菊、银耳羹包装精美、携带方便。

精彩的节目点燃了现场,特色集市留住了人们的脚步,“云上乡村春晚”同样人气满满。据统计,当天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进行的本次主会场启动仪式活动全程直播,网络观看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

(本报记者 胡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