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山:“文化+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中国文化报

马山非遗项目壮族扁担舞是当地旅游演出的保留节目

隆冬时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立星村,村头巷尾的各种小园小院一片丰收景象:红的果、绿的菜、绽放的鲜花,给山村带来一股暖流,游客和村民满脸喜悦。“立星村美丽如画,让人心旷神怡。”南宁市民刘小爱说,他常常约三五好友到马山享受田园风光。

在“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中,马山县全域推进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居住环境,开展房屋外立面改造,引导农户打造房前屋后“小”景观,实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照明亮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生态风景线。

“把特色村落的文化、生态和地理景观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马山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旭进表示,“文化+旅游”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产业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至2019年底,马山县打造了150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获评2019年度广西最美县域提名奖。县内古零镇小都百屯入围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乔老村获得2019年度广西最美乡村提名奖,全县初步形成了村村有景区、处处是景点、人人搞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乡村“小”景观打造特色村落是马山“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马山县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发掘文化和旅游资源,专注“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018年12月,马山县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数据显示,最近5年,马山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次、旅游总消费年均增幅均超过50%,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2019年,马山全县游客超过603.8万人次,同比增长20.1%;旅游总消费44.41亿元,同比增长30.45%。旅游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经是石漠化重灾区的古零镇弄拉屯,如今被誉为“天然大氧吧”,在生态持续好转的情况下,弄拉屯投资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组织农户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立了广西第一个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户+公司”旅游专业合作社——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成为全国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典型。

为了发展文化旅游,马山县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重新编排马山“文化四宝”和“中国农耕大舞”,还连续举办了13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大大提升了马山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经过几年发展,马山县如今建成集生态、民俗、美食为一体的“中国山马赛最美赛道”,并将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国际马拉松赛事。此外,马山县还根据喀斯特地貌特点,打造攀岩小镇。目前,攀岩小镇已开发完成22面岩壁、553条攀岩线路、6条登山栈道、9个攀岩平台。2017年8月,马山县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获批全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2018年12月,攀岩小镇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命名为“广西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攀岩小镇营地被命名为“广西五星级山地户外运动营地”。

自攀岩小镇落户以来,小镇核心区三甲屯及周边村屯群众,通过流转土地、提供服务、出租房屋、建设民宿和销售农产品等方式直接获益。2018年,三甲屯周边及各项赛事活动主办地沿线的羊山、安善、乔老、里民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整村脱贫。

在“旅游+”的带动下,马山县的节日赛事办起来,外地游客涌进来,当地消费旺起来,全县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给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据了解,近3年来马山共有38个贫困村摘帽,7049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20.22%下降至2019年初的5.91%。2019年,马山县通过旅游实现脱贫3000人以上,全年全县有35个贫困村摘帽,2.3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5.91%降到1%以下。

“马山县按照‘体育+文旅+扶贫+县域发展’的模式,创新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旅游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率达20%以上。”马山县委书记唐咸兴表示,今后,马山将多措并举,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推动“全行业+旅游”融合,拓宽旅游扶贫助农增收渠道,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宾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