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与文物古建来一次线上约会

来源:文旅中国

疫情之下,学校开学时间一再延迟,很多课程、讲座也不能如期举办。不过,没关系,记者了解到,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中国大学MOOC平台、超星尔雅等平台开设了考古、文物、建筑课程,让爱好文物的人们,足不出户,在家就可与文物、古建进行线上“约会”,开启文物古建“充电”之旅。

31个考古课程,带爱考古的公众了解考古

从陶瓷考古,到动物考古,再到佛教美术考古,共有31个考古学家、大学教授、一线考古人员,详细阐释考古的方方面面。

陶瓷考古主要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陶瓷考古是中国考古学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专门考古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的先民们从很早的时候就创造了瓷器,这不仅使先民们自身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也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在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开讲《陶瓷考古的新收获及宋代手工业的相关问题》,探讨陶瓷考古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宋元时期陶瓷考古取得成就,比如磁州窑、汝窑、官窑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也在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开设了《动物考古学:把考古的故事讲得更精彩》课程。近年来,动物考古学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动物考古学发展历程如何?能够解决考古学的哪些具体问题?它将为考古学发展带来哪些改变?这些问题,大家都能在这个课程中找到答案。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冉万里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讲《佛教美术考古》课程。佛教自汉代(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信仰,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佛教的遗迹与遗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既属于考古学的分支,也属于宗教考古学的分支。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关佛教的遗迹和遗物可以说枚不胜举,主要有寺庙、石窟寺、造像、壁画、绘画、经卷之类,都是佛教考古学的研究对象。该课程以佛教的遗迹与遗物为研究对象,为大家揭开佛教美术考古之谜。

复旦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高蒙河在超星尔雅开设《考古与人类》,课程包括什么是考古学、考古学方法、人类起源、城市革命、彩陶文化与玉器文明、孔子时代的考古转变、中国铜器文化、秦始皇陵之秘、考古改写了多少历史、文物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内容,揭示了考古探索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多重作用与重要影响。

 

复旦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高蒙河在超星尔雅开设《考古与人类》

15个文物鉴赏类课程,入门文物鉴赏。

除了考古课程,还有15个文物鉴赏类课程,带大家入门文物鉴赏。故宫文物南迁几乎家喻户晓。这场文物大迁徙中,文物不仅几乎无一损毁、遗失,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南迁的文物经历的枪林弹雨,赋予了故宫文物特殊的价值,它们是经历了烽火的,有不寻常的意义。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在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开讲《故宫文物南迁的意义和影响》。主要讲述故宫文物南迁及其争论、故宫南迁文物保护是抗日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故宫文物南迁的意义、两个故宫博物院与共同重走文物南迁路线等内容。

清华大学教授彭林在超星尔雅开讲《文物精品与中华文明课程》。本课程从纷繁的资料中选择了足以刷新世人对文化中国评价的文物,内容涉及古代农业、天文、音乐、纺织、玉器、建筑等诸多领域,力图将考古学家和文物研究专家的高头讲章,转换成普通读者能够听懂的语言,把专家们的重要研究成果变成大众的共识。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朱勤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中国古玉器与玉文化》。课程详细介绍中国古玉器的相关概念、分类与名称、纹饰与工艺的基础上,逐一介绍各时代古玉器的风格特征,再以玉璧和玉龙为例,分析其时代演化特征,最后梳理和总结中国古玉器鉴赏的思路和方法。本课程的特点是基础知识与各时代玉器特征相结合,一般特征与案例讲解相结合,文字介绍与大量图片解读相结合。

通过学习,较系统地掌握鉴赏古玉器的基础知识、了解各朝代古玉器的总体风格特征,感受中国古代玉器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古代中国人的琢玉技艺,感悟中华玉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智慧。为鉴赏、收藏、研究中国古代玉器、特别是出土玉器奠定一定的基础。

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在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开讲《故宫文物南迁的意义和影响》

线上古建筑,传播中国古建筑之美、之深厚内涵

古建筑共27个课程,全部为免费课程,从中外建筑史到构造和案例解析,让大家了解中国古建筑之美、之深厚内涵。

一般人可能认为建筑只是一种工程技术——盖房子。其实建筑是一门艺术,甚至还不只是艺术,在建筑艺术后面还包含有哲学、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生活方式等等各种文化因素。中国古代建筑文明影响到了整个东亚、东南亚,包括朝鲜半岛、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古代历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CAP》,让大家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前世今生。

西北大学哲学系主任袁志伟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主要讲授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史、建筑艺术、建筑所蕴含的思想与文化。包括建筑体系的知识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及重要代表作的展示,中国建筑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内涵的探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及美学价值的分析,以及与建筑相关的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的赏析等。

建筑历史系列课程所依托的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是华南理工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庆洲在爱课程开设了《建筑历史》。课程强调中外建筑史的比较,建筑历史与城市历史、园林史相结合,与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背景相结合,尤其以岭南地域建筑史的教学与研究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