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公共文化服务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江苏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围绕更深层次推进“社会文明程度高”,完善先进文化引领制度机制,加快建设“三强三高”文化强省。

站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的崭新起点,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聚焦高品质产品、高效能阵地、高水平治理,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更好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更加注重追求生活上高品质。我们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升级新变化,努力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

持续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

推出更多的文艺精品,是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必然要求。

近两年来,我们提出并落实对艺术工作者、对艺术创作规律、对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三个尊重”,建立完善财政投入、院团激励、人才培育“三项机制”,特别是去年,扶持精品剧目12台,对艺术精品创作经费支持突破1个亿。

围绕助力构筑江苏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我们将深入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完善激励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机制,重点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创作,扶持推出像苏剧《国鼎魂》、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同时,及时抓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创作,继续为基层院团优秀剧目、优秀美术作品和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搭建展演展览省级平台,精心办好江苏省优秀美术家系列展、傅抱石杯·中国画作品双年展等品牌艺术活动。

充分激发群众文艺创作活力

坚持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相统一,发挥参评全国群星奖和评选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的引导带动作用,完善群众文艺创作机制和专业文艺帮扶机制,培养更多乡村文化能人和群众文艺团队,让群众文艺创作活力充分迸发。

利用各级文化馆(站)等群众文艺阵地,组织举办艺术普及、艺术培训和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让文艺的种子在城乡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注重优化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

围绕助力乡村振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万场文化活动进农村”工程,开展戏曲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行动,尤其是组织更多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奖的文艺作品走上“乡村大舞台”,推动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从城市走向农村。

深入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利用流动舞台车、文博展览车等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共享城市优质公共文化产品。

探索建立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双向流动机制,发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搭建节庆文艺汇演、非遗和传统技艺展演展示等“农民进城晒文化”平台,推动乡村文化走进城市社区。

建设高效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变,让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

重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作用

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十百千”示范工程,重点扶持10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100个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建设,推进设施标准化、服务网络化、运行一体化、参与便捷化,以精准有效扶持促进整体效能提升。

作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的南京图书馆、南京博物院、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文化馆等,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到闭馆不“打烊”,通过新媒体和虚拟现实等途径,推出精彩的线上看展、观演、阅读项目。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作为江苏省政府保障民生实事项目的送戏、送书、送展览等文化惠民工程,已连续实施多年。

今年我们将加大文化惠民资源整合力度,以省、市、县联动方式统筹各类文化进乡村活动,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提升影响力。

坚持文化评奖与文化惠民相结合,继续实行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开门评选,组织参评作品惠民演出和获奖作品集中展演活动,努力实现“上万观众进剧场、千万观众在线上”。

坚持文化消费与文化惠民相结合,总结推广南京、苏州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经验,组织举办文化消费季等惠民活动,采取政府补贴剧目演出等惠民措施,培育、引导、激发文化消费潜力。

着力拓展文旅融合新阵地

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做到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让旅游更有“诗意”;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让文化走向“远方”。

重点是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主客共享”,探索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拓展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旅游服务功能,打造“一站式文化艺术旅游线路”;推动文化资源和文化惠民服务嵌入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公共设施,搭建“遗产+旅游”融合平台,把更多博物馆、非遗传习所和创意基地、古籍展示馆、考古遗址等纳入旅游线路。

实现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治理

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和功能配置标准,研究出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的政策措施,以完善制度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

继续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市级文化馆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力争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按照供需对接、内容丰富、管理有序、群众满意的要求,研究制定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服务标准规范。

完善以效能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扶持激励机制,建立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将“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监测和考核指标。

加强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管理,在建立文旅融合发展机制、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的“江苏样本”。

完善公共文化供需精准对接机制

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采取“自下而上、以需定供”服务模式,利用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搭建供需双方的开放平台。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性和适应性,重点是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加强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资源建设,实施长三角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公共文化联展一站通、公共文化培训一体化等合作项目,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今年上半年,我们还将建成集智慧服务、行业管理、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重点打造“江苏文旅在线超市”,提供便捷优质的数字文化服务。

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

健全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成立江苏省文化志愿服务总队,鼓励文化志愿者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带头人结对共建,通过“送、种、育”等方式,建设“农民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

把城乡、社区作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点,广泛开展“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更好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注重发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带动作用,扶持引导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涵育营造文明乡风,做大做强基层特色品牌。

探索实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机制,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