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经纬,比如胡同之于北京,里弄之于上海。在苏州,就是小巷。江南的灵秀之姿、雅致之美和清幽之气无不在寻常巷陌中展露无遗,又深藏不露。今天我们对江南文化的追索,也离不开这些小巷里的人、物和掌故。
苏州九如巷,便是这次展览的起点。
“九如”之名,源于《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中连用九个“如”字,含有祝贺福寿延绵之意。九如巷三号,为近现代教育家张冀牖故居。他的祖父是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的清代著名淮军将领张树声。在辛亥革命后的动荡时局中,张冀牖受近代新思潮的影响,从合肥传统仕宦大家庭中“出走”,辗转迁徙至“开化早,文明隆”的苏州。他毕生致力于新式教育,创办了乐益女中,在苏州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而他延聘的侯绍裘、叶天底、张闻天等青年教师,在校内成立了苏州第一个中共独立支部,播下了苏州革命的红色火种。张冀牖的儿女——张家十姐弟,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也是个个风致楚楚、文质彬彬,在现代文化史上声名颇著。其中张家四姐妹更是大名鼎鼎的民国闺秀,她们浪漫的爱情故事,已经成为不朽的文坛佳话。九如巷里不仅刻印着张家十姐弟成长生活的珍贵记忆,也记录着他们与名士鸿儒交往的雪泥鸿爪。因为这个传奇家族,九如巷逐渐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的碰撞交融之地,成为百年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者。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张氏家族往来信件、照片、手稿等文物史料数百件,大部分正是来自“最后的守井人”张寰和先生的珍藏。他是沈从文笔下亲切的“张家小五哥”,在抗战胜利后的家庭会议中,他被委任留守九如巷张家老宅,并经营父亲的遗业乐益女中。这些展品就如一块块历史拼图,一点点还原出张氏家族在时代风云变幻中始终如一的斯文家风。也正是这一脉如水斯文,让这个家族始终紧紧相依,度过战乱劫难与人生困境。而从重建紫阳书院至兴办乐益女中,从主持曲社活动至推动昆曲被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还有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建立、五卅路的修筑……我们又可以看出一个家族是如何代代相承,行善举、兴文化、扬正气,深爱着这一方热土,犹如运河之水,润泽着江南的精神气质和厚重底蕴。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我们希望借此展览,为广大读者朋友打开另一个视角,从一个传奇家族的百年风华中汲取人文力量,也于寻常巷陌间感受江南文化的源远流长。
苏州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2021年11月
001 名门望族 系出庐州
九如巷张氏原籍安徽合肥,该家族的张树声、张树珊、张树屏等人,在晚清的战乱中,带领淮军南征北战,军功赫赫,张氏家族也一跃而成为淮上名门望族。早年的张树声曾参与收复苏州之战,后被任命为江苏巡抚,在苏州期间,他重建沧浪亭、紫阳书院,浚治太湖水利,兴修桥梁,写下了张氏家族和苏州最初的缘分。数十年后,张树声后人张冀牖辗转迁居苏州九如巷三号,在此开启了张氏家族新的传奇。
韦均一与四姐妹合影
苏州
20世纪30年代(前排中:韦均一;后排左起:张允和、张充和、张兆和、张元和)
《重建紫阳书院记》拓片
(清)张树声撰文
清同治十三年(1874)
陆英(1885—1921),出生于扬州。其父陆静溪,原籍合肥,后迁居扬州,供职两淮盐运司。
张冀牖与四姐妹合影
苏州九如巷
20世纪30年代(左上:张元和;左下:张充和;中:张冀牖;右上:张兆和;右下:张允和)
《嗟哉行》
张冀牖书
002 兰玉树 叶叶交辉
张冀牖一生抚育四女六子,均学有所长,堪称一门风雅。张氏四姐妹秀外慧中,气度非凡,长女元和,嫁昆曲传字辈艺术家顾传玠;次女允和,嫁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兆和,嫁作家沈从文;四女充和,嫁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夫唱妇随,琴瑟和谐,她们优雅浪漫的人生阅历,至今令人追慕。张氏六兄弟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也毫不逊色,在文史、音乐、植物、教育等领域均有突出贡献。
张家十姐弟(前排左起: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张兆和;后排左起:张宁和、张宇和、张寅和、张宗和、张定和、张寰和)
张兆和、沈从文合影
北京陶然亭
1959年
张允和、周有光结婚照
上海
1933年
张充和、傅汉思结婚照
北京
1948年
张元和、顾传玠结婚照
上海
1939年
张寰和一家合影
苏州拙政园东园
1960年
张允和致张元和家书
2001年4月17日
张定和致张寰和家书
1977年4月18日
《桃花鱼》
张充和著、薄英设计
1999年
张元和《感言》手稿
1965年
张寰和日记
1975年
张定和致张寰和家书
1977年4月18日
张宇和《唐代的园林植物》手稿
周有光致张寰和家书
1979年9月28日
扇面《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张充和书
003 名士鸿儒 风雅荟萃
张氏家族成员交游颇广,蔡元培、胡适、俞平伯、姜亮夫、巴金、匡亚明、钱仲联、卞之琳、钟开莱、叶至善、倪海曙、范用等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耳熟能详的大师巨匠,均和张氏家族成员有过直接往来。他们或鸿雁传书,或登门拜访,字里行间之内,泛黄影像之中,铭记的不仅仅是他们和张氏家族成员之间的深情厚谊,更是穿越时空的文化力量。
匡亚明(后排中)和张家人合影
苏州九如巷
1982年5月31日
张充和与卞之琳合影
北京
20世纪30年代中期
丁聪画张允和、周有光夫妇漫画
1988年
张寰和致叶至善信札
1989年8月26日
张冀牖前往中央研究院上海办事处拜访蔡元培
1935年
张寰和与巴金合影
上海武康路巴金寓所
1981年3月15日
范用致张允和信札
1996年4月20日
钟开莱夫妇(左三、左四)与张寰和夫妇合影
倪海曙、张致元合影
胡适致张充和、傅汉思手书字迹
俞平伯寄张允和明信片
1987年
钱仲联寄韦均一明信片
1982年6月24日
姜亮夫致张寰和信札
1989年1月9日
匡亚明致张寰和夫妇信札
1990年6月25日
004 教育新风 花开乐益
张冀牖热心教育,崇尚风雅,其捐资主办的乐益女中存在三十五年之久,其开放包容的学风、关注底层学子的教育理念,成为推动当时苏州教育改革的新风。乐益女中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在民国的旧报刊上,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些正值芳华的女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她们或在上缝纫、园艺、刺绣等课,或在进行远足、游艺等活动,还有英姿飒爽的运动风采。“宅校斯土,讲肄弦咏,多士乐雍融。愿吾同校,益人益己,与世进大同。”乐益女中的校歌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张冀牖随乐益师生远足常熟
20世纪30年代初
苏州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召开,乐益学生代表到会祝贺
1950年
乐益女中运动员
乐益女中教学楼
乐益女中早期校门
《二一级毕业纪念册》
苏州私立乐益女子初级中学编
1932年7月
童光瑞任乐益女中教员聘书
1936年
005 独立支部 红色初心
乐益女中注重爱国教育,1925年五卅运动发生后,停课十天,并义演募捐,全校师生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中。此年9月,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在乐益女中应运而生,这是苏州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独立支部成立时虽然只有乐益女中的老师侯绍裘、张闻天、叶天底三人,但却像一颗炽热的火种,在苏州大地上燃起改变历史的革命火焰。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在乐益女中的校园里,先驱者们怀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和理想,书写了苏州党史最初的篇章。
侯绍裘(1896—1927)
字墨樵。上海松江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江浙区委负责人。1925年8月出任乐益女中校务主任,9月与叶天底、张闻天在乐益女中建立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任支部委员。
叶天底(1898—1928)
原名霖蔚,又名天砥、天瑞。浙江上虞人。1923年在瞿秋白和恽代英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到乐益女中任教,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成立后,为首任支部书记。
张闻天(1900—1976)
又名洛甫。上海南汇人。早年曾参加新文化运动,并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侯绍裘到乐益女中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并负责宣传工作。
中共党员匡亚明(后右一)曾在乐益女中执教
张允和、周有光与曾在乐益女中任教的中共党员王芝九等人同游苏州上方山
20世纪70年代初
《苏州乐益女中已开学》
《苏州明报》
1925年9月8日
006 存亡继绝 功在吴歈
昆曲是风雅江南的代表性文化之一,定居苏州后,张氏家族对昆曲的热爱堪称超乎寻常。张冀牖夫妇及其子女不但请人到家中教唱,还将昆曲引入了乐益女中校园,甚至长女张元和及长子张宗和的婚姻都是因昆曲而结缘。张充和在海外的昆曲传播、张允和在北京组织的昆研社、张定和参与的昆曲《十五贯》等,均有力地推动了昆曲的发展。今年是昆曲被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我们不能忘记张氏家族对昆曲的传承和推广作出的卓越贡献。
昆曲《惊梦》剧照
张元和饰柳梦梅,张充和饰杜丽娘
美国康涅狄格州
张允和在张传芳指导下在乐益女中舞台上拍摄《思凡》剧照
20世纪50年代
张充和小生戏照
苏州九如巷
抗战前
《浣纱记》
许时珍、张允和节编
北京昆曲研习社
1958年
张寰和夫妇陪同张充和夫妇拜访沈传芷,双方阔别四十余年后再聚
丁亥花朝养庐曲叙同人合影
前排左三:张充和;后排左六:张宗和
苏州仓米巷 1947年
《张充和手抄昆曲谱》
张充和抄
2012年8月
007 特辑: 苏沪印记
张氏家族在民国初年,先迁于上海,后定居于苏州,在此后的岁月中,和苏州、上海两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书写了丰富多彩的苏沪双城记。苏州的湖光山色、名胜古迹之间,留下了张氏家族成员的诸多笑语欢颜,九如巷三号至今仍居住着张氏后人,继续着家族新的历史。上海是张氏家族成员的另一个主场,他们在此求学、创业、会友,乃至演出、结婚,足迹遍及沪上,上海也见证着张氏家族成员的努力和成长。
1935年张元和在苏州火车站留影
1936年春,张寰和、张定和在苏州寿宁弄故居合影
1935年夏,少年时期的张定和在上海求学
张寅和曾任职上海申报馆
1949年苏州解放前夕,张家人在苏州九如巷拍摄合照
1935年上海光实中学张宇和、张寰和高中毕业照
张允和时任女生指导兼国文教员
1947年,周有光、张允和夫妇前往美国,亲友赴上海招商码头送别
沈从文、张寰和在苏州西园合影